(资料图片)
“山寨”商品通过细微改动,“碰瓷”知名商品包装装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营销,实施仿冒混淆行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5月15日,本报全媒体记者从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4月,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查办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28件,罚没金额46.3万元,涉及医药养生产品、教育培训、服装服饰、地方名优特产品、涉疫用品、日常用品等多个领域。
市监部门提示,当消费者遇到商家有经销的产品包装与知名商品非常相似;向公众宣称其与某知名平台或品牌产品签订不存在的合作及授权许可关系;从网上下载相关表述对其产品的功效、疗效等向公众进行虚假宣传;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相同的标识进行营销;通过虚构交易、邮寄空包等手段进行刷单从而提升其网店产品销售数量及经营声誉等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时,需加强警惕和防范。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黄廉文
关键词: